Day 1

今天是文教中心實習週的開始,昨天和NYU的同學們ㄧㄧ道別之後,今天拎著大皮箱離開曼哈頓前往Flushing文教中心報到去了,展開一週的實習行程。先說說Flushing法拉盛這個地方吧,我多年前曾經來過Flushing,那時就聽聞這裡是小 台北,有很多好吃的餐館。但那時只在外圍轉了一圈就上餐館去了,也不知道到底街上是甚麼樣情景。這一天在地鐵終點站出來後,看看周圍的臉孔,除了有些拉丁裔外,其餘幾乎都是亞裔,耳中聽到的都是韓語、粵語、台語和國語,整個Flushing就是個放大版、稍微新版的China Town。地鐵站四周因為餐廳多垃圾多所以整個臭氣四溢,想要加速通過但人潮總是太洶湧,哪裡也擠不過去。這裡道路也不再是曼哈頓的棋盤格規劃,排列邏輯也不太一樣,同一個地區有41st street, 41st avenue和 41st road,方向都不同,要找文教中心還真不好找,ㄧ不小心就迷了路

Flushing白天人聲鼎沸,但據說最近到了夜裡治安有些問題,有人在大街上被搶甚至遭到謀殺,也許是蕭條年代,有些壓力,使得一些社會的邊緣人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走投無路。據說多起都是華人受害,遭到其他少數族群的暴力事件。有一說法是因為華人的經商能力在這樣不景氣的時候還能過不錯的生活,引起了一些人覬覦。這個社區多半都是新移民,不同的族裔來到同樣充滿陌生的環境和文化,很容易爆發這類的衝突,這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難題。 

報到後開始了今天的行程,我們下午參加了台灣同鄉會,針對台灣五都選舉進行的一場說明討論,現場年輕人不多,倒是有許多上了年紀的僑胞ㄧ同來關心台灣的情形。與談的都是旅美的華人高知識分子,多半為媒體人或教育界人士。整場下來對五都選舉的議題其實沒多談,倒是針對台灣的現狀提出了ㄧ些見解。主持人丟出ㄧ個問題,說到台灣看似非常民主開放,卻在世界民主化排名為29,要讓我們提出ㄧ些看法。我門派出了政治學碩士婉萍就上台,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分享。民主其實不是去投票就叫民主了,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意涵,如何培養對不同族群的尊重、對少數的尊重、對議題進行審議辯論、公共參與、還有最重要的法治,台灣其實是on the right track but still got a long way to go。國際關係課程上有堂課也討論到了民主的定義,讓我們大家想了想,原來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裡面包含的還真不只是“人民做主”而已。人民要能夠做主,背後得有些條件。台灣除了以上要加強,這幾年的選舉有太多意識形態的素求,真正重要的議題卻少獲得關心,這點常讓人詬病。但有很多人因為這樣而不願投票,反而又失去了民主政治參與的機會。現在我也開始對政治有些不同的觀感了,也希望台灣能夠盡快結束轉型期,藉由更多人理性的參與而導向更為成熟的民主。


 台灣同鄉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